东芝笔记本电脑软盘控制器(FDC)的缺陷问题,引起了公众对笔记本电脑质量和服务的担心。笔记本电脑是信息技术高、精、尖的结晶,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太清楚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原理,在舆论的渲染下,对笔记本电脑的质量问题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做出科学的判断。
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莫名其妙的运行故障,诸如计算错误、系统死机、数据混乱、系统自动重新引导、乱码等等。一些大家熟悉的软件,如DOS、视窗3.x/95/NT、Word/Excel、WPS、CCED、FoxPro/Access等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缺陷。视窗的“蓝屏”,恐怕是我们每天最常遇到的计算机产品质量缺陷了。在视窗98的新品发布会上,当着亿万电视直播观众的面,微软总裁盖茨出了次洋相:在演示时,视窗死机了!
所有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质量缺陷,有时候,这些缺陷会很引人注目。1994年10月,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大学数学系的托马斯·奈斯利发现了英特尔公司奔腾处理器的浮点计算模块有一个缺陷,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后来,英特尔公司答应将存在错误的处理器无偿地换回来,这件事折腾了两个月才结束,英待尔为此付出了近5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1990年1月15日,美国AT&T公司的长途电话交换业务全面瘫痪,导致6万个用户的电话无法正常工作,在长达9个小时的紧急抢修中,7000万部电话鸦雀无声。事后,专家分析认定,这起事故是由于AT&T自己开发的一个软件中存在一个缺陷所致。
1995年,美国Intuits软件公司的税收软件中发现了一系列的缺陷。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包含在税收软件系统的某程序中的部分代码存在“漏洞”,允许任何用户登录进入Intuits公司的主计算机,修改那里存放着的税收部门的全部纳税报告。
即便是在航天计划这样重要的工程中,计算机的缺陷也难以避免。1962年,造价8000万美元的水手1号探测器从美国卡那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起飞后不久即偏离了预定轨道。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事故的起因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引导程序的Fortran代码中丢失了一个连字符。就因为这么一个连字符,导致美国首次太阳系探险计划失败。美国作家C·克拉克感叹道,这是“历史上最昂贵的连字符”。
笔记本电脑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也不少。许多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都遇到过TFT液晶显示屏的“坏点”缺陷,也就是屏幕上的某个点的液晶不能正常显示。由于工艺上的原因,液晶显示屏的成品率一般在40%左右。据一位台湾笔记本电脑的维修人员介绍,10台笔记本电脑中,就会有2-3台有“坏点”。
日前,Micron公司对其Gobook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发出警告,这种电脑的附加电池有一个制造工艺上的问题,可能会短路或过热,引起“包在电池外面的塑料局部熔化”。
Micron公司说,目前只有两个有关电脑“熔化”的报告。该公司更愿意把这种情形称作“过热”。他们说,“发生这种问题的机会非常小,在销售的7000台机器中只有2台报告有过热的毛病”。
IBM中国公司在5月份发布了一则通知,通知说,该公司“发现某些个别类型笔记本电脑的电源转换器出现过热现象,其中极少数可能导致火灾隐患。IBM公司本着对用户高度负责的原则,现主动回收此类型电源转换器”。据IBM称,将要更换的电源转换器全球共有30多万个。IBM公司“建议您不要在无人照管的情况下将转换器插在交流插座中。”
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有这些问题就拒绝使用笔记本电脑。既然每一种笔记本电脑都可能存在质量上的缺陷,那么,剩下的事,就是在众多存在缺陷的产品中,选择一种最令自己满意的产品了。
而引起用户对笔记本电脑质量问题恐慌的东芝软盘控制器缺陷,是指在极端的高负荷操作下有可能发生软盘读写错误。与上述质量问题相比,软盘控制器缺陷出现的概率要低好几个数量级,其严重程度也远远低于上述问题。其实,软盘出现问题的情况在我们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比比皆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软盘片,由于灰尘和不可预测的强磁场的存在,很容易受损,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存储在软盘里的文件读不出来的情况。这些问题比东芝软盘控制器缺陷的性质严重得多,而且出现的概率要高很多个数量级。所以,相比而言,东芝软件控制器缺陷是一个可以忽略的产品缺陷。
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每一次版本升级,都要改掉3000个以上的缺陷。这就意味着,在新产品推出之前,用户必须忍耐着这数千个缺陷的存在。用户愿意接受这种现实,因为,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它仍然是用户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操作系统产品。
美国著名IT媒体CNet及《洛杉矶时报》的专栏撰稿人马克·格拉瑟说:“缺陷的存在表明人是不完美的。因为在人们设计硬件、编写软件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厂商对计算机的质量缺陷问题都采取了闪烁其辞、避重就轻的态度呢?格拉瑟指出:“因为公众热切地期望新产品的发布;市场营销部门在拼命赶产品的上市日期;在此期间,工程师承受着提高性能、增加更多新功能的压力;股东和投资者们大声嚷嚷着希望尽快上市,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市场轰动效应和丰厚的利润;与此同时,质量保证部门则必须与不足的缺陷测试时间作斗争……”
专门创办了一个关于计算机质量缺陷网站(www.BugNet.com)的美国人布鲁斯·布朗通情达理地说,开发商们明白“出手越快,赚得越多”的道理,“人们可以咆哮如雷,但总是可以事后加以修补。在发布产品的时候,有一条微妙的界限。可以说,这个产业允许缺陷。”
计算机是一个奇妙的产业,如果“每18个月性能提高一倍、价钱降低一半”的摩尔定律适用于传统产业的话,在1900年时速30公里的汽车,今天的时速将是30×266公里。为了从最新的电脑科技中给自己的工作、生活获取奇妙的“魔力”,用户愿意忍受技术不成熟所带来的使用上的种种不方便。在笔者就读过的那所大学里,大型机时代那些笨重的“哑”终端寂寞地堆在墙角,老师和学生们们宁愿使用充满了缺陷——然而功能强大的——PC和视窗。
笔记本难免总不出问题。笔记本电脑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台式电脑的全部功能,许多部件都是特制的,除了原厂提供外,其他厂商的部件很难用来互换,由于部件批量小,工艺成熟度差,出现问题的概率也要比台式机多一些,而且大大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加上空间狭小,热量散不出去,又增加了出故障的概率。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光有一台质量好的笔记本还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地用好它,还要看厂商的售后服务(因为所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都可能存在缺陷)。热情、周到的售后服务,可以将因产品缺陷而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用户也会化怨气为理解,积极支持厂商的工作。反之,用户就会首先成为受害者。
许多中国的笔记本电脑用户都反映,维修和售后服务是个大问题。云南省大朝山水电站一位姓陈的工程师带着他的IBM笔记本电脑从昆明飞到北京来修理,原因是云南的IBM维修机构说修不了,他只好带到北京来了。结果,在北京住了几天,IBM电脑的维修服务机构还是没有把他的笔记本电脑修好,说是要等国外总部把替换的部件寄来,他只好先回去了。数十天后,朋友把修好后的笔记本电脑捎回了云南。旅途上来回的费用,当然是他自己掏腰包。
北京某公司一位姓高的用户,购买的也是IBM的笔记本电脑。有一次,显示屏出了故障,“蓝色快车”的维修人员说:先把机器放在他那儿,保证在3周内修复。3周,那该耽误多少工作啊,而且,存放在机器里的那些商业机密会不会泄露呢?高先生很着急,他问,既然维修周期那么长,是否可以拿一台笔记本先用着,等修好后再换回来,维修人员答复说不可以。高先生另外找了一家独立的维修公司,当天就给他解决了问题。
一位笔记本电脑公司的维修工程师告诉笔者,其实笔记本的维修并不是那么难,主要的限制在于维修人员少、备件少、厂方技术支持少。
笔记本维修难的问题在中国真的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副总裁、联想东芝事业部刘盛蕤总经理告诉笔者,一旦东芝笔记本用户的机器有故障,如果在指定时间内不能修复,用户可以先拿一台备用机回去用着,把故障机留下维修,这样,用户不会因为维修而耽误手头的工作。遇到故障难以修复而配件又一时缺货的情况,他们会将新机器上的配件拆下来,装到用户有故障的机器上,以便尽快地为用户解决问题。
前不久,联想神州数码公司开展了“真情送服务,联想面对面”的活动,通过技术咨询,将笔记本电脑的科学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用户,解答用户关于质量的一切疑问,帮助用户掌握鉴别好坏笔记本电脑的科学常识。刘盛蕤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联想神州数码始终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把用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彻底消除用户对笔记本电脑质量问题的疑虑,让用户更好地用好笔记本电脑。”
这也正是东芝笔记本受到全球最大多数的用户喜爱,同时也在中国市场上大受欢迎的原因。国际数据集团(IDC)报告显示,2000年第一季度,东芝笔记本电脑全球销量并未受任何干扰,继续保持第一。用户的选择说明了一切。